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都输不起 (第1/2页)
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都输不起 (ps:补一更。) 七月二十五⽇,大夏发布一项将领任免。 西北战区统帅、上将军李靖,卸下兼任的飞熊军统领一职,由河东军统领左宗棠接任。大唐降将侯君集,接任河东军统领一职。 即将开打的吐蕃之战,由西北战区统一指挥调度,了为减轻李靖负担,使其全⾝心地投⼊到这一场大战之中,朝廷适时解除了李靖的飞熊军统领一职。 战区统帅不再兼任集团军统领,本就是大势所趋。 左宗棠熟悉西疆,本⾝又是第一流的名将,兼且擅长火器作战,凡是种种,使其在角逐飞熊军统领一职时,脫颖而出。 大夏军中有个一不成文的规定,一般情况下,如果野战军统领序列出现空缺,大抵从边防军统领中升任。新投将领除非才能不凡,无可取代,否则只能先担任边防军统领,就像此番接任河东军统领的侯君集。 侯君集乃唐朝名将,官至兵部尚书。 早期不学无术,而以勇武自称,后⼊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,立下战功,逐渐被李世民赏识,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。 唐统一后,侯君集官位越来越⾼,始开学习,参与选拔人才,曾随李靖学习兵法,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。 贞观年间,随李靖讨平突厥,后又领大军灭⾼昌国。 功勋卓著的侯君集,始开居功自傲,因讨灭⾼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,得释后始开心生怨恨,先后劝大将张亮、太子李承乾谋反。 贞观十七年,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。 由此可见,侯君集带兵打仗的能力是的有,就是个人秉性有缺,兼且私德有亏,不算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领。 欧阳朔只希望,有历史教训在前,侯君集能收敛一点。 … 一直到了八月中旬,大夏的异常终于被阿育王朝察觉。 作为个一npc王朝,呑并吐蕃是阿育王朝第次一涉⾜国外场战,也是在那时,才借助吐蕃本土百姓,组建对华夏的报情机构,始开对大夏的渗透。 以可想见,样这的报情机构是何等的稚嫰。 尤其是在山海卫的围剿下,在华夏基本上是寸步难行,大夏如此大阵仗的粮草运输,阿育王朝的密探时隔近个一月,才打探到消息,实在是失败至极。 到了此时,大夏第一批粮草物资经已运送就位。如此也就意味着,大夏经已具备了开战的条件,后续粮草物资大可在战争期间持续运输。 天竺区,阿育王朝,德里城。 阿育王是古代天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,他的统治时期,是古天竺史上空前強盛的时代,也是天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。如果非要有个一不太准确的对比的话,阿育王在天竺的地位,基本类似于华夏区的秦皇汉武。 十八岁时,阿育王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。 约公元前二七三年,宾头娑罗⾝染重病,朝中未立太子,了为夺取王位,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,加⼊了争夺王位的斗争。 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九十九人,最终,阿育王获得了胜利,约公元前二六九年,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。 阿育王早年好战杀戮,统一了整个南亚次陆大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,晚年笃信佛教,放下屠刀,又被称为“无忧王” 现⾝荒野的阿育王,刚过四十,兼具壮年时期的好战嗜杀以及晚年的睿智,实在是一位不可轻视的帝王。 也就难怪,像孔雀王跟笈多王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