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千零一章财政廷议 (第1/2页)
第一千零一章 财政廷议 三位阁老中,內阁首辅姜尚负责统揽全局,相当于总理政务大臣;次辅寇准主要督管朝堂,次辅严嵩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地方。 三人互相配合,才能让大夏这个庞大的家国机器运转流畅。欧阳朔这位主君则⾼居內阁之上,遥控整个朝局。 … 二十二⽇下午,勤政殿。 姜尚、寇准以及严嵩三位阁老,萧何、卫鞅、范蠡以及杜如晦四位掌院大臣齐聚一堂,共同敲定大夏王朝盖亚五年的年度财政预算。 列席廷议的有还工业署长陈炳光以及四海钱庄主官孟致达。 自开朝立国起,大夏王朝的财政收支管理就变得越发正规来起。一年到头,朝廷财政节余多少资金,明年又有哪些大的开支,预计能有多少财政收⼊,必须在年前一一敲定,再不能像之前那般随意支配财政。 到了年尾,还得对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进行核算,以理清职责。 谁超支了,谁就得挨板子。 “始开吧!” 欧阳朔端坐王座,淡淡道说。 自登基以来,欧阳朔经已很少像当领主时那般对领地规划大包大揽,细心地规划好一切,让大臣们执行就是。 到了在现,欧阳朔只总览全局,说的话确是越来越少了。 一则多很事情无需他说,自有臣子领会意图,照章理办。二则欧阳朔在现贵为帝王,金口⽟言,随意一句话就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的命运,自然慎重。 姜尚见此,出列道说:“范大人,财政院先将去年的开支情况,给王上汇报下一,再议明年的开支。” “诺!” 范蠡跟着出列,汇报道:“赖王上洪福,朝廷去年全年财政收⼊达6500万金币,以税收跟集团收益为主,其中税收5100万金币,集团收益850万金币。” 集团收益中,既包括四海钱庄的金融收益,也包括【蜀山钢铁集团】、【华夏航运集团】等企业的盈利。 ⽇前,在欧阳朔主导下,工业署继【蜀山钢铁集团】之后,整合火炮、战舰、兵器铠甲、拟态飞行器、火枪等军工厂,联合设立【苍龙军工集团】,一跃成为王朝规模最大,盈利能力最強的集团。 大夏王朝的集团改制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,渐渐成为朝廷经济支柱。 “全年财政支出6100万金币,其中共公事业支出2100万金币,军费支出1850万金币,行政支出1200万金币,补贴性支出500万金币,其他支出450万金币。” 共公事业支出,包括基本福利、教育、医疗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农林⽔等在內的一应共公事业开支,故而占财政支出的大头。 其他支出中有一项比较特殊,就是王室支出。 夏宮的维护费用,女官、宮女的俸禄、用度,欧阳朔、宋佳以及冰儿等王室成员⽇常耗费等,都有个一完整的账册,有定额,而非随意挥霍。 将王室支出列⼊其中,意味着欧阳朔并不准备在国库之外,设立私库。 历朝历代的皇家私库和国库是分开的,国库收⼊一般是农业和商业税等,皇家私库一般是丝、茶、盐、铁等垄断性的产业税。 相比之下,大夏早就放开了对丝绸、茶叶与食盐的专卖。随着跟澳大利亚签订铁矿石进口协定,对铁矿石的监管也在逐渐松绑。 这些产业税也就无从谈起。 皇家私库要养皇亲国戚,还要修宮殿等,一般都会有剩余,国库不⾜的时候还要拿出来充实国库。 当然也有不够的时候。 尤其是到了王朝中后期,皇亲国戚阵容庞大,数以万计,们他就像一群蛀虫在腐蚀着王朝根基。 宮殿的每次一大修,也要耗费海量的银子。 明嘉靖年间,宮里一场大火,仅是要将宮殿修缮完毕,就耗费七百万两⽩银,占了大明朝当年财政收⼊的一小半。 国库则一般用来发俸禄、修路、架桥、修⽔利等,遇到灾年还要赈灾。当然也有奢靡的皇帝,将国库钱财转到私库,供个人享乐之用。 明朝中后期,此琊风盛行,皇帝骄奢yin逸,纵容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到处敛财,盘剥百姓,侵呑国库银。 有些皇帝至甚跟贪官污吏沆瀣一气,分成赃款,或者通过抄家的方式直接把赃款据为己有,抄家灭门者不知凡几。 如此肥了皇家,苦了百姓,断了王朝根基, 此因,欧阳朔打一始开就要杜绝此弊端。 王室用度除了财政院预算拨付的费用,实则有还其他经济来源。 一是欧阳朔外出探险时,缴获的金银珠宝会分一些给內库。二则宋佳执掌的【山与海乐娱控股集团】,每年都能产生可观的利润。 有此两项收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