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大战前夜  (第2/3页)
过,这个小丫头好像比以前沉默了。    她还带来了十几个人,一队车马运着什么东西,用油毡布盖着。    小珠先跟我磕头,又朝锦梓磕头,后面有个人也跟着磕头,行礼完了抬头一看,我却惊喜了一下,原来是我的火药研究所的一个爆竹师傅。    那么,意味着我交待的研究有了突破了?    这个爆竹师傅的姓我记不真切了,他见了我高兴地说:“大人,我给您带来好东西了!”    他一溜小跑到车旁,把油毡布掀开,说:“大人交待的‘夹统’我们给做出来了!”    “夹统”?我诧异了一下,明白了,原来是加农炮。    不过这个当然不是真的加农炮,而是比较接近最原始的土炮,个子还小一点。    “大人,”炮竹师傅激动地说“这个可以装在车上推着走,最远能射出去两百尺。”    两百尺?我心里换算了一下。不算太远,但是也不容易了,可以派上用场。    我们去看他演示。    怕惊动别人,我们尽量走得远了点。    土制炮弹看上去很粗糙,师傅把它装填进去,一次显然只能装一枚发一枚,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神情激动,手都有点发抖。    “轰隆”一声,说地动山摇有点夸张,但也炸出一个一米多直径的大坑。    锦梓睁大了眼睛,脸上有点兴奋,说:“此物攻城极佳。”    我也微笑着说:“很好,看赏。”    我赏了那个爆竹师傅二百两白银。所有人都觉得我很大方。那个爆竹师傅激动得磕了好几个头。    大家还没有看出这个大炮应有的意义,他们不知道这个大炮可以变得威力强大许多,射程远许多,一次装填多枚。毕竟他们都习惯了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,不知道这个发明可以划时代。    就连锦梓也只是觉得这个可以作为攻城器。    箭上弦,马上镫,刀刃离鞘,烛光下盔甲映着肃杀光芒,所有人都在等着黎明的一场杀戮。    锦梓面寒如刃,对着脚边跪着的小珠和焦诚下令:    “你们一会唯一的任务,就是保护大人。不论发生什么事,不得擅离一步。你们可以死,大人决不能伤到一根头发!”    他转身,夜风中鬓发微扬,眼中透着重重杀意。    天色微明,数十万大军都通宵未眠,手握武器,眼睁睁凝视天边,只等天边第一抹鱼肚白就要冲杀上阵。    连城画角夜未寐,刀凝寒意血凝沙。    我站在锦梓身后,手边牵着小皇帝,左边是小珠帮我牵着壁炉,右边是焦诚。不远处是那十尊大炮。    第一次真正经历一场大战,我心里也很紧张,甚至在这无数人环绕下都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,攥着的手心里渐渐出汗。    为了分散紧张,我开始观察。    不远处有一个小兵,手中握着一杆枪,是骑兵,他帽檐上还有一根没掸干净的羽毛,他显然也很紧张,一直在抚摸着自己的枣红马。    在往远点看,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小校,头发已经斑白,一脸沧桑,低着头拿一块布反复擦拭自己的刀,这动作让我想起了锦梓已经无聊时磨剑的模样,不知道他自己是否还记得。    锦梓自己始终屹然不动,目光望着城下远处敌营,还有天边。    不知道他心里紧不紧张。    不远处的大炮的铁质炮筒微微泛着点哑光,爆竹师傅在那里指点几个锦梓选出来的聪明好学的年轻士兵,如何装弹,如何点火,如何发射,说得口沫横飞,不知道都说清楚没有,我便也走过去,打算帮助培训炮兵。的38    锦梓听到我的动静,直觉回头看,我朝他递了个微笑,他放心了,点点头,又转回去。    告诫了很多安全问题的常识,天边终于微白了。    锦梓一挥手,战旗挥扬起来,因为还是想偷袭,所以没有击鼓,连将校们“冲锋”的命令声音都很小。    马蹄和上次袭营一般,包着布和棉花。    无声无息逼近几里外本来是来围我们的城的匈奴军营。    我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跃上壁炉,左右两边小珠和焦诚骑的都是以前给我拉车的好马,曾经溺水余生的乌云盖雪,小皇帝坐在我身前。    一拍马,跟着锦梓的背影,冲了出去。    前面乌压压都是人。    没有喊杀声,但是每个人的心脏都被杀气凝结。    我甚至都觉不出本来刺骨的寒冷。    奔驰片刻,前面sao动起来,听到对方值夜的军士用异族的语言大声喝问,然后对方那边烽火鸣鏑,人声奔乱。 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