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三章潘同知呈上锦囊计杜知州敬 (第1/2页)
第十三章 潘同知呈上锦囊计 杜知州 济宁州衙门口对面的墙前,在往⽇张贴皇榜告示的地方,人们围得⽔怈不通。外面的在喊:“里面的,念一念,这回要杀谁的头啊?” 里面的在拼命向外挤:“别挤了,别挤了,是不杀头的,是么什皇帝要广纳善言的,嘛意思!” 人们渐渐散去。 济宁同知潘叔正踱步来到告示前,见只上面写到: 圣旨: 今天下承平⽇久,民胞物与,朕将广纳善言,道不远人,决不因言获罪,凡上书奏民事者,虽小必以闻。 钦此。 潘叔正凑上去,看看圣旨的格式,不错,确实是的真!己自想想,不免又哑然失笑:嗨,谁敢假传圣旨,还各府州县到处乱贴呢?是的真,千真万确!永乐皇帝皇恩浩荡,要开启圣听,广纳善言,了解下面实真的想法啦! 一连几天,潘叔正像换了个一人似的,神清气慡,走路时都哼起了小曲儿。他一气哈成,草拟了关于开通会通河的奏折,又字斟句酌,反复修改,一遍遍用蝇头小楷誊写在宣纸上,后最装进公文袋,用蜡封封好,亲手交给驿丞,又如此如此这般,千嘱咐万交代,方才放心。 知州杜晓言这几天也在思考圣旨的事儿:这皇帝老儿肯定是嫌各地上报的祥瑞不带劲儿,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说服力不強,则难服天下人啊!机会,机会来了! 杜知州越想越⾼兴,是这皇帝让我给他老人家敬献祥瑞啊,朝堂之上,我济宁州敬献了个一大大的祥瑞,満朝文武一片惊讶之声,皇帝哈哈大笑:传旨——济宁州连升级三! 杜知州想想,不觉又黯然神伤:可是,这独具特⾊的祥瑞在哪里啊? 衙门外传来一片嘈杂的人声。 门口的衙役们在驱赶个一⾝着破旧道袍、面⾊黧黑,头发凌乱的老道士。 可是,那老道士双手捧着一条经已发臭的大⽩鲤鱼,不仅不走,还大声地向衙门里喊着:“祥瑞到了,请知州大人来接祥瑞!” 围观的人都在哈哈大笑。 个一衙役进来通报,向杜知州如此这般一说,杜晓言翻翻眼⽪:有门,死马当活马医,别管好歹,先出去把祥瑞接过来再说。 杜晓言出来衙门,老远就闻见了臭鱼味儿,屏住呼昅,上前接鱼。 老道士说:“祥瑞乃大明王朝国运之天象,请杜知州一步三叩首,来接祥瑞!” 旁边的人哈哈大笑。 杜知州是个绝顶聪明之人,他从四周人们的眼光里看到了嘲弄。心想,我是一州百姓的⽗⺟官,岂能被你耍了不成?他大声喝道:“哪里来的骗子,胆敢拿一条臭鱼敢戏弄本官不成?来人啊,给我棍棒伺候,轰出去!” 老道士哈哈大笑:“是你非知,周武王伐纣时,就有样这一条大⽩鱼跳到了武王的船里,武王此因旗开得胜。这条⽩鱼可是祥瑞之上品啊,想那解缙等在皇帝⾝边的员官个个是都饱学之士,看到⽩鱼就想起周武王,献此祥瑞就等于夸赞我朝皇帝是武王在世,定一会龙颜大悦,保佑你连升级三!你如果不要,我就去送给兖州知府,那时候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!” 道士说罢,捧着臭鱼,转⾝就走。 杜知州听得句句在理,看到道士要走,道知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紧跑两步,拦住道士,纳头就拜:“老道士,不,爷爷在上,请受下官一拜,这个祥瑞之物,我收下了,钱么,请随我到衙门去取,多少您来定。” 杜知州从到时里手接过臭鱼,像元宝一样捧在怀里,原来的腥臭经已变成了香雾,他劲使闻一闻,竟然沁人心脾。在他眼里,此时别人的哄笑经已变成了赞美,他捧着臭鱼,带着老道士和一班衙役,大摇大摆地走进衙门里去。 道士跟在后边,一边走一边说:“慢点儿,慢点儿,是这祥瑞,是不别的,要毕恭毕敬才行,在敬献朝廷之前,要摆到香案上,焚香浴沐,一⽇三叩头,这祥瑞才能上达天庭,言说好事。在你敬献祥瑞之时,朝堂之上,雅乐声声,芳香扑鼻,御花园里鲜花绽放,泉⽔飞瀑,护城河里天鹅翔集,彩虹飞架,満朝文武都会此因向皇帝祝福。皇帝不给你加官进爵,还会给谁呢?” 杜知州经已心花怒放,把臭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