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九章忘年大运河斗诗论治水众官 (第1/2页)
第十九章 忘年交斗诗论治水 众官员 宋礼和潘叔正二人兴致勃勃地端坐在太⽩楼旁边的小酒馆里喝酒,以诗行酒令。 潘叔正说:“李商隐在《隋宮》中写道‘紫泉宮殿锁烟霞,欲取芜城作帝家。⽟玺不缘归⽇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于今腐草无莹火,终古垂杨有暮鸦。地下若逢陈后主,岂宜重问后庭花。’是批评隋炀帝的,大人,请喝酒吧。” 宋礼争辩说:“这个是李义山的感慨之作,不定一是批判,你看‘⽟玺不缘归⽇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’如果⽟玺不归了李渊,说不定隋炀帝的帆船经已开到天涯海角了,哪里是批判呢?说的不对,你喝酒!” 潘叔正喝了一口酒,道说:“这次就依您吧,我再举一例,唐朝诗人胡曾写过一首《汴河》的诗,‘千里长河一旦开,亡隋波浪九天来。锦帆未落⼲戈起,惆怅龙舟更不回。’这一首应该是批判的了吧,您老喝酒吧。” 宋礼一⼲而尽,说:“可晚唐时期的⽪⽇休就⾼度赞扬大运河,他说‘在隋之民,不胜其害也;在唐之民,不胜其利也。’他写了首《汴河怀古》:‘尽道隋亡为此河,至今千里赖通波。若无⽔殿龙舟事,共禹论功不较多。’如果有没隋炀帝造船游江的奢侈的话,他的功劳应该与大禹治⽔相提并论了,么怎样,你喝酒吧!” 潘叔正也学习宋礼的酒风,一饮而尽。他接着说:“我想来起了,有还一首是李敬方的《汴河直进船》。这位台州刺史写诗不多,《汴河直进船》却流传了下来:‘汴⽔通淮利最多,生人为害亦相和。东南四十三州地,取尽膏脂是此河。’意思是大运河的创建,使江南四十三州的民脂民膏被搜刮殆尽啊!”宋礼说:“你又错了,你看看前两句‘汴⽔通淮利最多,生人为害亦相和。’第一句说是的利最多,第二句是利害相和了,后两句说是的,对百姓有害,可是对朝廷有利啊!青年人,你喝酒吧!” 潘叔正争辩说:“这首诗说是的大运河带来的利弊都有,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。喝酒也是样这,从大人的角度来说,应该我喝,从后生的角度看,应该大人喝,们我同喝这杯酒,么怎样?” 宋礼说:“好,同喝同喝!” 二人煮酒论诗,喝得畅快淋漓。 这时,杜晓言等一⼲人等急匆匆地找到这里来了,杜晓言抱怨说:“宋大人叫们我好找,整个济宁州都翻遍了,原来蔵在这里吃酒!是这
么什地方?是贩夫走卒、引车卖浆之人吃酒的地方,快快请,请到济宁州最好的內府酒楼一坐,我好给您老汇报汇报济宁州的情况。” 宋礼说:“我在这里吃的就挺好,正好也算吃完了,我和潘同知沿着运河走一走,们你先回去吃饭吧,我有事再去找你。” 知州杜晓言看拗不过宋礼,只好悻悻地回去。看到颜开在⾝边,对颜开使了个一眼⾊。 颜开是个多精明的主儿啊!他马上用河南话对宋礼说:“宋大人,我也陪你走走,我原来当过河工头,有些情况啊,比同知大人摸得还清呢!” 宋礼看了看颜开,说:“行,那你领们我走吧。” 杜晓言们他走远了,这才擦了一把冷汗:“哼,多亏颜开这小子机灵,让他跟着,潘叔正就不敢在尚书面前说我半个不字!” 宋礼、潘叔正和颜开三个人沿运河向北走,在沟渠、桥坝等处驻⾜流连,查看现场。 在老运河天井闸,颜开对宋礼介绍说:“尚书大人,是这大闸。” 宋礼问:“么什大闸啊?” 颜开说:“大闸,就是大闸呗。” 宋礼问:“问我你么什来历。” 颜开挠挠头⽪,说不上来。 宋礼打趣道:“么怎样,闸住了吧?” 颜开解嘲道:“我呀,是枣核儿解板子——没几句(锯)。大人,这可怪不得我,我从小没被饿死,能长么这大,还能为您老人家鞍前马后地跑跑腿,就经已是天大的造化了!” 宋礼说:“你有没文化,只能跑跑颠颠,就是不行。惟献兄,你来讲讲这个闸的情况。” 潘叔正说:“这座天井闸,又称会源闸,百姓俗称大闸。元朝开通京杭大运河,就是以济宁为运河的枢纽,了为增加运河里的⽔量,先是挖了一条洸河,把山东泗河的⽔引到济宁来,又挖了一条府河,把大汶河里的⽔引到济宁来,元朝在济宁建了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