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卷第七十一章 (第2/3页)
内卫发展起来的军事特 骥”…这个名字很烂,然而,与张涵意图取的名字 相比,要强上百倍。尽管附骥的人一再解释说,这是为了提醒诸位自己的身份,军队才是千里马,附骥只是为了千里马服务的云云。军中却不认可这个专门负责监控军队的秘密组织,一致称之为“绿头苍蝇。” 从麻雀里分离出来的乌鸦,负责对天子公卿和各方势力的监察,捎带着探查一些特殊、重大的案件。随着张涵地盘的扩大,乌鸦也逐渐发展壮大,现在已拥有近三千多人,是麻雀最大的竞争者。 还有张涵依托不其报另行组建的蚊子,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地方上豪强势力。与乌鸦贴近监视目标,打入监视势力内部不同,蚊子只搜集表面的信息。每只蚊子都有自己的工作,收集情报只是蚊子的副业。蚊子的数量不多,每县不过两三只,汇报的情况也不过是柴米油盐等价格的涨跌、地方官老爷有没有明显的断案不公、地方上有没有恶名昭著的恶霸,诸如此类众所周知的日常琐事及奇闻轶事。这些消息汇总到一起,编辑成册,张涵一看,就能对地方的情况有个大体了解。 如果某官任职其间物价波动频繁,官声很差,治安不好,新修的道路、桥梁很快损坏…这个官员显然是不合格,哪怕考绩再好,也是说不通的。 当然,麻雀负责收集各路诸侯、狄夷,乃至海外的情报,与上述各组织覆盖面不同,是不可替代的。但是,张音不是麻雀,时至今日,麻雀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,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。换言之,麻雀不可替代,张音可以! 至于罚了三个月薪俸,张音却没在意。张音秩俸二千石,三个月薪俸不是一笔小钱,怎么也有十几万钱,张音却也不放在眼里。 张涵对治下官吏的薪俸是很丰厚的。比如说,汉朝三公的俸禄号称万石,实则不到半数,每月仅350谷。到了张涵这里,便另外增加了5万钱,大约把这万石补足了。而且,张涵还更进一步。哪怕是以往没有俸禄的衙役之流,也都纳入了给薪范围内,并获得了相对中等,足以养家糊口的报酬。 如此负担开支自然大增,但衙役之流也是要吃饭的,张涵这样做,不过是把私下盘剥,转成帐面的开支罢了。再者说,张涵也是想高薪养廉。桓灵年间,朝政混乱,贪官污吏横行,很成问题。到如今,对张涵而言,廉洁依然是个问题。张涵作出了许多规定,比如,官吏卸任去职,都要清查帐目,没有问题方可移交。对官吏的人情往来 受礼物等情况,也都有着严格规定。一旦被认定为贪污受贿,旁的不说,必会免职,不再任用。 然而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这政策危害到了所有官吏的利益,而又需要依靠官吏来执行。可想而知,执行情况是比较失败的。送金银珠宝房产田地等贵重物品,肯定是不行了。于是,就有人送名人字画…这东东不好定价,说便宜就是张纸,说贵还真是无价之宝。这也非长久之策,名人字画也大体是有价格的,拿自己的字画怎么说都好,可拿别人的字画便说不过去了。 不过,人民的智慧无穷,办法总是有的,就用修路来说吧! 谁都知道,要想富先修路。其实,不光后人知道修路好,古人也知道。要不然,古人也不会把“修桥补路”和“行善积德”联系在一起 了。 秦始皇统一中国,便在咸阳与全国各地间修建了许多条驰道。张涵对修路的热爱,还在秦始皇之上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。但是,大大小小的官吏喜欢修路,却不仅仅是投张涵所好,也是源于其中有‘好 处’。 岑涛负责的流民、官奴,主要负责修缮驰道、城池、宫殿和园林,与將作大匠有雷同之处。天子东归,张涵干脆將岑涛任为將作大匠,合二者为一体,都归他负责。 驰道轮不到地方官插手,最初地方的道路,也归岑涛负责。但是,由于缺乏劳力,地方的道路后来只能交由地方官自行负责。要修建一条道路,而又没有免费的劳力,那花费的钱可就多了。需要的沙子’灰和粘土,也都非常多。张涵免掉了徭役,便无法再从地方无偿征集物资了,只能改征为买,花费那就更大了。本来,张涵的开支便很大,又广修驰道,修来修去就没钱了。张涵一拍大腿,便开始就在驰道上收过路费…时人称之为“买路钱。” 修路开支这么巨大,张涵又免徭轻税,地方上是修不起多少路的。张涵的解决办法也简单,他准许商人修建道路,谁修路谁受益,谁就可以在路上收费二十年内。官府只免费提供双倍宽的官有土地。当然,需要的时候,军队可以无偿征用道路。这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